您的位置:首页 >新游资讯 >

Rivian跌落神坛,悠跑科技们还能打吗?

时间:2022-07-13 18:03:40 来源:搜狐

Rivian跌落神坛,悠跑科技们还能打吗?

去年11月初上市的Rivian,成为继2012年Facebook上市以来的最大规模美国企业IPO,一度被市场认为是特斯拉之外的电动车最佳投资选择,也让滑板底盘再度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热议技术。

但不幸的是,全球汽车行业遭遇芯片与核心组件短缺,供应链危机之下,树大根深的传统汽车巨头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缓冲空间,Rivian这样的新锐独角兽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Rivian已然无法完成交付目标,未来订单也面临缩减,再加上公司COO Rod Copes近日也宣布辞职。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让上市仅两个月的Rivian市值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从千亿美元跌落到现在的575亿美元,较11月16日创下的最高点蒸发了66%!

Rivian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同时,国内滑板底盘玩家们却依然热度不减。PIX Moving近日举办了DeAuto Hackathon活动(汽车黑客马拉松),让参赛选手在元宇宙里设计汽车;悠跑科技则在1月11日发布了“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超级舱体”两款概念性。

Rivian的市值泡沫被现实戳破,不禁让人们怀疑,滑板底盘到底是不是噱头?在强敌环伺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悠跑们能否另辟蹊径,成为汽车界的安卓?

造车热潮方兴未艾,滑板底盘玩家赶上好时代

滑板底盘的兴起离不开两个条件,线控技术的成熟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阔蓝海。

Rivian跌落神坛,悠跑科技们还能打吗?

线控技术其实早已不是新鲜概念,它起源于2002年通用汽车发布的概念车AUTOnomy。这款车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了两项黑科技:氢能源技术和线控底盘。但当时两项技术都过于超前。

时至今日,现在氢能源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远远落后于锂电池和电驱技术。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汽车“新三电”技术日益成熟,车身与底盘之间的机械连接逐步被线控取代,底盘与车身有了解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此时特斯拉虽然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但新能源汽车的蓝海显然还能容得下更多条大鱼,Rivian因此得到亚马逊、福特等企业和资本的支持。

滑板底盘概念随着Rivian上市再度被炒热,国内的Pix Moving、悠跑科技等玩家也相继获得融资。据天眼查APP检索,2021年初,贵州翰凯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另一家滑板底盘玩家悠跑科技也在不到半年内获得3轮融资。

Rivian跌落神坛,悠跑科技们还能打吗?

Rivian跌落神坛,悠跑科技们还能打吗?

当今造车已经有特斯拉、蔚小理,以及零跑、哪吒等新势力玩家,再加上传统车企也在奋力转型,造车这条赛道变得异常拥挤,对后来者已经很不友好。悠跑科技们敢于后发制人,究竟能为车企和行业带来哪些惊喜呢?

首先,降低造车门槛。造车的门槛首先是资金,在新势力方兴未艾之际,200亿曾是新造车们公认的资金门槛。小鹏汽车在完成A+轮融资之后,何小鹏曾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拜腾汽车和蔚来、小鹏一样,也曾是新造车势力中颇具实力的一员。其创始人戴雷曾担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另一位创始人毕福康则一手打造了宝马i8。但不幸的是,由于C轮融资困难,拜腾倒在了投产前的最后一步。

滑板底盘提供了一种底盘可共享的开发方式,可以让初创车企开发一款车型的成本大幅降低。就像一家手机厂商可以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自己的UI,而不必从零开始做一款系统,这也是如今安卓系统成为应用最广泛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因。

此外,造车门槛更低后,入局新造车的企业可能会更多,整个行业也将会更有活力。

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功能为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新鲜体验,而底盘更多决定一款车的平顺度,是用户的基本型需求,在新车发布会上,底盘演示的吸睛程度也远不如炫酷的智能驾驶和AI语音助手。

滑板底盘让主机厂从高成本低回报的底盘研发设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上车体、用户交互、自动驾驶以及品牌运营上,使得车企能够聚焦用户爽点,满足用户的魅力型需求。

据相关调查,45-50%左右的巨额汽车研发费用就花在那些消费者感知不到的地方。因为许多造车玩家都想要拥有全面的技术体系,在各个部分打上自己品牌的烙印,反而可能因心有余却力不足,无法顺利交付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滑板式底盘备受新造车势力青睐,因为它可以让车企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新车型的批量生产,从而加速实现盈亏平衡。”PIX Moving CEO喻川说道。

其次,缩短新车型的研发生产周期。汽车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要推出一款正向设计的新车,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大约需要三年到五年时间。

另一方面,汽车零售市场也存在快鱼吃慢鱼。消费者喜好变化越来越快,此时进行市场调研,几年之后车型量产可能已经过时,巨额投入可能会打水漂。

车企把底盘部分交给一家可靠的滑板底盘厂商,通过上下分体式开发,意味着能够快速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例如,悠跑科技已经宣称,基于其UP超级底盘进行研发,可比传统同平台全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6-12个月。

最后,滑板底盘或许能够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汽车产品的形态被重新定义,或将展开更多维度的商业价值。

内燃机是传统汽车的“心脏”,但其体积大、形状不规则,无论前置、中置,还是后置,都会对整车的外观产生较大影响,内部空间的布局也受到限制。

滑板式汽车底盘可以将所有的转向、悬架、电机、变速箱和制动功能都集成到底盘甚至车轮中的“角单元”,这种结构特性为上装的乘客舱空间更宽敞,可以打造成为移动咖啡厅、移动便利店。原本需要驱车前往的个性化服务,现在只需一键下单,即可来到用户身边。

比如,按照Pix Moving的构想,乘客在通勤路上消费和娱乐,每一辆车都可以变成移动的商业地产,这是一个全新的万亿级别的增量市场,将给O2O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然而,滑板底盘玩家们的想象虽然丰满,但距离实现还有多远呢?Rivian遇到的供应链困境已经暴露出困难的冰山一角,就像L4自动驾驶玩家碰到解决不完的Corner Case一样,滑板底盘需要突破的障碍一点也不少。

汽车界安卓可能是个伪命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想成为安卓的企业实在太多。

早在2017年,百度推出Apollo平台,意在打造自动驾驶界的安卓“,后来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也将面向车企的业务,定位成为安卓。还有富士康为汽车代工打造的MIH软硬一体化平台,也想要成为汽车代工界安卓。

而悠跑科技的愿景是赋能车企轻松造车,同样自诩为智能电动车行业的“硬件安卓”。然而,在谈擎说AI看来,在造车行业,想成为安卓一样服务全球车企的Tier 1几乎不可能。

第一,软件和硬件供应商有本质的不同。从成本角度看,智能手机行业的安卓系统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球的普及,使得安卓系统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和应用。硬件和软件有本质的区别,汽车底盘占据整车的大半成本,根本不具备低成本快速复制的条件。Rivian因受制于供应链无法完成订单交付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底盘关乎车企的利益。在汽车行业,底盘是整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占据总成本一半还多,也是很多新老车企的竞争壁垒所在。

底盘生产受制于供应链,一个零部件供应缺口就会影响整个成品,所以对供应链的掌控力也是车企的重要护城河。丰田汽车能成为传统汽车界的霸主,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即使到了新能源时代,蔚来也在自研150kWh半固态电池,特斯拉也研发结构性电池组。

无论是底盘还是车身,每一项技术的领先都可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和高溢价,底盘外供在降低造车门槛的同时,也让车企的护城河变窄。

可以看到,目前有汽车平台的传统车企更倾向于自己生产底盘,并且也在积极布局更先进的模块化平台。比如,大众集团为了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和成本,计划将于2026年推出SSP平台(可扩展系统平台);丰田为了布局新能源车型,也推出了e-TNGA架构的纯电动平台,其开发周期将由4年缩短到2年。

传统车企升级自己的平台,目的也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多车型布局下的研发成本,滑板底盘的竞争也是汽车平台之争。

第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底盘平顺性不等同于整车的平顺性,汽车底盘也关系到用户体验。底盘和上车身的分离,为研发带来了方便,也造成了集成优化措施的麻烦。

事实上,滑板底盘固然在开发成本和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可能会给整车的特性造成负面影响。整车集成措施有时候会推翻底盘的设计,如果底盘用采购的成品,集成措施的优化潜能会受到限制。

“客户可以简单地把自己的车身放在别人的滑板底盘上,听起来很简单,但造车不是搭乐高,拼装后测试会暴露一堆问题。特别是如果你乘坐的是一辆载人的汽车,像碰撞保护、加热、通风、平顺性以及操纵感等等,这些整车特性更重要。”从业6年的汽车EHS工程师罗星(化名)向谈擎说AI表示。

此外,对于看中性价比的用户,滑板底盘的优势可能比不上安卓。iOS系统很早就非常流畅,但早期的安卓非常拉胯。就像安卓追上iOS用了好多年,平顺性的提升是一种综合体验,也需要多年的积累,如果安卓系统一上来就收费,直接就被用户抛弃,但汽车底盘不可能像安卓一样用高性价比补偿用户体验。

第四,线控转向技术不够成熟,政策也不允许。

就像现在做换电模式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电池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车企还在研究快充、高续航里程的电池,而不会考虑采用标准化的换电模式一样,滑板底盘意味着让不同厂商的多款车型使用统一的电池排布、线控接口等标准,也会减缓底盘平台技术迭代的节奏。

况且在政策层面,线控底盘相关量产标准还不完善。中国的转向标准GB 17675-2021将解除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从今年的1月1日起开始实施。但是,线控转向量产相关国家标准还是空白。

第五,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滑板底盘厂商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冗余投入。

滑板底盘的上下分体式设计,导致可共享的汽车零部件数量极为庞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尽管每家车企都在安全上做出了很多保障,但事故还是无法彻底避免。

“在CTC技术中,电池包参与车架承力,在车辆受到撞击、翻滚进而导致变形后,由于短时间内热量无法散发,可能会发生安全问题。不成熟的、未被大规模验证的技术是很难走向市场的”, 罗星指出。

使用滑板底盘的电动车,如果出现非人为因素事故,责任到底归底盘厂商,还是生产上车身的车企?其实都有可能。

如果因底盘设计缺陷需要召回,滑板底盘厂商恐怕难以承受损失。为了保证产品安全性,势必要进行更多的冗余设计和投入,如此以来,研发成本和物料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

写在最后:

Rivian招股书里介绍了滑板底盘的种种美好,但事实上,其滑板底盘部分来自从福特购买的原型设计和开发服务。也就是说,身为滑板底盘的开路者,其制造平台也是基于传统汽车平台进行改进。由此看来,滑板底盘其实也是汽车代工企业为吸引车企合作而大肆渲染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滑板底盘的技术条件似乎已经接近成熟,但至于将来摘到果实的是标榜滑板底盘的独角兽,还是丰田、大众等传统厂商,亦或是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我们拭目以待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